今年来,常山县强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十大专项,主要从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平台建设等入手,加快转型升级,真正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一是产业培育“扩增量”。该县落实产业发展“百亿提升工程”,加强对“新三篇"农机、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战略研究,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大“老三篇”轴承、纺织、建材产业的兼并重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确定锦禾农机、哲丰新材料、康盈磁业、雪村制冷、先导机械等40个重点项目,年计划总投资29.3亿元。
二是有效投资“添后劲”。协同推进“老三篇”“新三篇”发展,紧扣产业龙头,引进大项目、生成大企业、催生新产业。完善工业技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制度,力争全年县级以上重点技改项目投资增长15%以上。立足产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调整考核办法,出台重大产业项目招商奖励办法,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个,5-10亿元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14个。
三是平台建设“强保障”。按照产业集群集聚、超前建设平台的要求,深入推进云耕小镇创建工作,主要包括总投资3亿元的农机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锦禾)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两大片区土地征用和开发工作,确保熟地供应2000亩。继续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完成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加快实施园区供气、供热等配套建设,提高园区配套建设水平。
四是扶优扶强“育名企”。坚持扶优扶强,落实企业发展“12550”行动计划,集中优势资源要素,排出挂牌上市培育企业、 “三名”培育企业、科技创新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各十家重点培育。力争全年引进和培育平台型企业4家,创新型企业4家,目标培育挂牌上市企业2家,确保完成1家。
五是淘汰落后“去产能”。继续实施“腾笼换鸟”,进一步深化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推进20家“僵尸企业”分类处置,盘活企业5家以上。
六是科技创新“补短板”。加快培育创新载体,深化与衢州学院的“智汇常山”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培育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3家;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县创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2家。
七是企业减负“降成本”。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在降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劳动保障和用地、用电、用气等方面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并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八是深化改革“聚要素”。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开展2016年度全县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排序,公布排序结果,进一步完善用电、用能、环保及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政策,根据排序结果实施扶优限劣,推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九是素质培训“强支撑”。制定2017年企业家素质提升工作计划,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合作,举办企业家培训班。出台职业教育发展扶持政策,围绕重点产业举办专业特色班,把县职业中专办成常山产业发展的人才基地。
十是精准服务“优环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分析,深化完善“百名局长帮百企”活动,落实部门服务企业考核制度,健全政银企对接交流制度,营造经济发展的最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