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秀洲区科技局经多方调研后,起草的《秀洲区建设2.0版中心城区“科技企业孵化之城”行动计划》,已经正式出台。这是秀洲区在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工作中,进一步补齐创新这个短板中走出的新的一步。《行动计划》坚持以创新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思想,以持续推进“泛孵化器”建设为基础,努力将秀洲区打造成为2.0版中心城区“科技企业孵化之城”。
一、孵化体系网络化,全方位延伸孵化器功能。创新孵化平台是产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发动机。《行动计划》通过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这一孵化链,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功能向前后两端延伸。形成北科建创新园的“互联网+”产业、中节能产业园的新材料产业、上海交大科技园的智能制造产业等7家孵化器错位化、专业化、网络化发展的新格局。目前,已拥有省级以上孵化器3家,在孵企业280家,各类孵化面积80万平方米,孵化面积及省级以上孵化器数量均居全市首位。
二、引入主体多元化,发挥孵化器特色服务作用。通过鼓励和引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创投机构及成功企业家、天使投资人等与秀洲孵化器开展合作,形成“院所+”、“龙头企业+”、“创投机构+”等优势明显的孵化业态,同时支持民营资本创办孵化机构,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孵化模式。在引入的同时,利用各孵化器特色,提供科技对接服务。通过孵化机构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联合共建的方式,搭建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设计、研发、试验、检测等全方位、多元化、特色化的一站式专业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专题对接培训活动22场,到会专家220多位,参会企业300多家,参会人员300多人。
三、资源配置系统化,保障企业健康稳步发展。为保障孵化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支持“一器多基地”运行模式,对现有孵化器利用企业闲置厂房、仓库、存量商务楼宇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的,其拓展的孵化基地享受原孵化器同样的政策。2017年出台了《秀洲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反哺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秀洲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办法)》等科技政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秀洲区对设立种子资金且运行成效良好的区级以上孵化器,按其当年无偿资助在孵企业的实际发生金额,给予20%的补助,最高100万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参股孵化机构组建的创业投资或者天使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孵化机构内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