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当前位置:首页 > 孵化器建设

【孵化器30年】多形态孵化器百花齐放(下)——《中国创业孵化30年》

发布日期:2017-07-18 作者: 点击次数:2595

  •        开始新一轮国际化探索

           2000年4月,世界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新大会在上海召开。同年6月,北京创业孵育协会在21世纪饭店举办首届“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论坛”。此后,孵化器国际化成为中国孵化器界深化发展的重点之一,连同西安APEC孵化器论坛、AABI年会、2011中国.天津孵化器国际峰会等,不断汇聚中外孵化器精英的合作力量,推动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将视野放宽到全球,加强与国际创新创业资源对接,迈出创业孵化国际的新步伐。

           (一)国际企业孵化器创新试点工作

           2000年以来,中国持续开展国际企业孵化器(IBI)试点工作,通过国际培训、国际交流、引资引智、营造孵化环境等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中国以上海、西安、北京、广州、武汉5个IBI为基地,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的国际孵化器基地,形成了孵化器国际化品牌。

           自2001年以来,北京IBI受科技部和中关村管委会委托,承担科技部面向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的援外国际培训项目,承办了每年为期两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国际研讨班”。截至2013年年底,共培训了43个国家的269学员,达成国际科技合作200余项,与30余个国家的科技园区及孵化器组织建立了紧密名合作关系。

           北京高创国际企业孵化中心则每年组织3-4次北京市孵化器及企业代表团出访考察,接待国际合作机构及企业来访对接10余次,累计接洽、服务国内外科技企业300余家,与欧美、亚太众多国家和地区的38个国外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并有日常业务往来,同时成为中意企业创新孵化器的建设与运营单位。

           上海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一器多基地”模式,整合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资源。开拓国际合作渠道,促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承担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处工作,促进亚太地区孵化器合作交流。建立英国办事处,做实做深国际化工作,举办国际培训班,提深国际影响力。

           此外,清华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2002年在清华大学正式挂牌成立。首批20多家日本企业进驻清华科技园国际企业孵化器(IBI),成为专门针对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企业孵化器。

           多家国际企业孵化器也广泛引进国外资金、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区域间的合作及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武汉东湖国际企业孵化器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索迪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索迪斯公司先进的现代服务管理理念;苏州国际企业孵化器多次赴欧洲、北美等地交流与学习,积极引进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过的近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孵化,吸引了包括日本佳能软件、中国台湾华硕、摩托罗拉在内的一批海外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入驻,促进了国内外技术嫁接、吸收及转移。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孵化器参与到了国际孵化器组织的工作当中。北京、上海、西安、武汉5家IBI连续十几年承担了联合国、APEC等国际机构组织的,以发展中国家企业孵化器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为内容的培训班、研讨班,对70多个国家超过1000名孵化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印度孵化器协会主席Jawahar、中东孵化器网络牵头人Omeroz、罗马尼亚孵化器创始人、非洲孵化器网络牵头人,都曾是培训班的学员。他们将中国的孵化器建设模式推广到了世界。

           (二)海外科技创业园与孵化器的新探索

           为对接国内外的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等资源,促进创新创业要素的双向流动,中国又从2001年开始建设海外科技园与孵化器。

           自2001年起,科技部在6个国家启动了8家海外科技园试点工作。政府支持的国际化探索工作为中国积累了经验。国际企业孵化器对与外国合办孵化器和科技园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大部分国际企业孵化器都与国外共建了海外科技园区,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广州IBI在英国设立的中英剑桥科技创业园的平台,其毕业企业——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借助这一平台,在英国剑桥设立了“香雪剑桥中药研究中心”,成为中国制药企业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中药研发机构;上海在英国和法国设立的“中英孵化器的对口合作平台”“中法孵化器的对口合作平台”;重庆IBI与俄罗斯建立的“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基地”;西安IBI借助设在美国的风险投资合作机构帮助海尔海斯、海天天线、新生代3家企业成功实现海外上市。这些成果都是“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成功案例。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中国又从2012年开始第二轮海外建设孵化期阶段,比较显著的有瀚海智业、清华科技园、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纷纷在海外建立孵化器,进一步推动“国际孵化,跨境加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金融为支撑、政府做支持”的孵化器国际化体系,搭建一个合作共赢的网络平台。

           2012年2月,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在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举办的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成功签约,并于2012年6月在美国硅谷正式开业。中关村瀚海硅谷科技园由瀚海控股集团投资监理,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投资置业监理的高科技园区。2013年5月,美国加州定量生物科学研究所(QB3)与瀚海集团联合发起建立了瀚海QB3生物医药孵化器,该孵化器利用加州大学在医药科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优势积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合作平台,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中美医药产业的发展。2013年7月,淄博瀚海慕尼黑科技园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市成立,搭建中德先进制造国际孵化服务平台。瀚海还部署计划了“7+7”格局,即国内7个园区与机构,海外7个园区与机构,以“旧金山—洛杉矶—波士顿—多伦多—温哥华—慕尼黑—新加坡”为主线,构造欧美亚“科技+文化+旅游”三体一位跨国产业链,搭建国际创新交流云服务平台,实现中外共赢发展。

           此外,2012年4月,清华科技园、瑞安集团、北极光创投和硅谷银行联合创建了硅谷创源孵化器。2012年11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东风设计研究院、华永投资集团联手组建聚星国际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启动建设中国—比利时孵化园区。中国—比利时孵化园区项目缘起于2009年武汉创业中心与比利时瓦隆州投资外贸署签约启动的中比科技园区合作,双方在两地互设了工作小组、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此后,双方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论坛,交流活动和高层领导会谈。2011年年初,武汉东湖创业中心与比利时新鲁汶大学达成一致,新鲁汶大学以优惠政策提供约10公顷的综合用地,由武汉东湖创业中心租用99年并主持建设中比科技中心孵化器,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借此搭建中欧合作的桥梁,为需要进入中国的欧洲企业以及希望进入欧洲的中国企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包括赴欧洲工作落地、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

           (三)国外机构来华兴建孵化器

           这一阶段,越来越多国外孵化器、企业、机构来到中国,与中国的孵化器、投资机构、企业、大学等开展合作,建立基于中国创新创业活动发展的孵化器。他们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及资本,同时也带来了国外的孵化模式和创新理念,为中国孵化器的国际化发展以及深层次的国际化融合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成都高新区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作为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国际科技合作依托机构,于2006年11月成立欧盟在中国唯一的项目创新中心——成都欧盟项目创新中心。连续举办11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累计参会的欧方企业达3120余家,中方企业达5720余家,成功安排企业配对洽谈24500多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2053项,签约成功率达30%以上,并已发展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参与最广泛、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省会之一,是中国西部全面开展对欧合作的重要桥梁,是中国西部地区与欧盟成员之间重要的外交平台、科技经贸合作平台和投资促进平台。

           2007年,丹麦政府在全球设立的第二个国际创业孵化器——上海丹麦科技创业中心在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挂牌,业务范围包括技术信息查询、寻找合作伙伴、战略决策和入市计划、资讯、丹麦创新产业竞争者及合作者的市场营销,通过开拓上海乃至全国的企业、研究机构与丹麦方面的合作,致力于加强双赢模式下的国际合作创新。同时,丹麦企业可在上海丹麦科技创业中心内部设立孵化基地,利用即时办公设备,轻松简便获得技术和网络资讯。

           2012年7月,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启动了微软公司在中国的首个创业加速器——云加速器。2个月后,诺基亚在北京城里诺基亚体验创新中心。这两家孵化器都在中国免费提供办公场地、技术支持和市场支持,吸纳中国创新创业团队应用其平台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

           2013年,由法国SKEMA商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科教发展公司联合共建的中国第一家中外高效合作管理的孵化器——西安SKEMA国际创新创业园。该创业园吸收和改进国际先进的创业辅导工具方法、孵化器管理工具方法,推动中外孵化器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业务发展等。同一年,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山景城的加速器500 Startups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向中国扩展业务。

           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为依托的中国孵化器建设发展的热度吸引着国际创业孵化界同行,到中国建立孵化器已经成为海外机构实施其全球战略布局的一个切入点,海外机构来中国建立孵化器还知识刚刚开始。

           创新型孵化器开始萌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国创新创业的环境与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从2004年开始,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创业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文化浓厚的发达地区诞生了一批新型创业模式和创业孵化模式,涌现了一批运作模式新、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平台搭建好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这些机构服务内容涵盖投资、孵化、培训、媒体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涉及项目发现、团队构架、企业孵化、后续支撑等全价值链的区域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作为中国创新创业活跃的地区之一,北京涌现出一批运作模式新、创新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平台搭建好的新型创业服务组织,推动各种创新要素快速融合,搭建了创业高端要素集聚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根据创新型孵化器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一是投资促进型,包括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和天使汇等。二是培训辅导型,包括联想之星、亚杰商会等。三是媒体延伸型,包括创业家、创业邦和36氪等。四是专业服务型,包括云计算产业孵化器、诺基亚天研中心、微软云加速器等。

           2011年7月,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认定创新工场为首家创新型孵化器,标志着创新工场进入了中关村的孵化器体系,孵化企业将享受中关村示范区有关企业注册、融资和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此后两年时间里,又有车库咖啡、36氪、清华x-lab等16家创业服务机构分别被授予“创新型孵化器”的称号。

           2013年3月,北京市提出打造“一城三街”(即中关村软件城、创业孵化一条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聚集高端创新创业要素。按照这一要求,在北京市相关部门和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海淀区国资委下属国有企业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投资建设中关村创业大街,推动海淀图书城向创新创业服务业态升级。

           2013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经过认真研究,将创新工场、亚杰商会等17家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型孵化器纳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体系及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范围。

           作为全球创客硬件采购的枢纽,深圳的创客圈恰好在全球创客运动中处于非常独特的位置,联系着世界各地的创客社区与珠三角庞大的出口加工基地,提供各种规模的新产品定制加工,也成为国际创业活动的热点地区。在这里,3D打印、开源软硬件、独立创造等具有鲜明创新特色的创客运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创客运动被看做预示着基于一系列新兴技术的生产模式的革命性变化。

           国内最早培养“创业苗圃”的上海,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诞生新兴创业服务机构的区域。他们借鉴国外创业服务的先进经验,突破传统以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为基本服务的孵化模式,主要面向早期项目和新创办企业,提供专业的、高附加值的软性服务。他们大多采用线上线下向结合的孵化手段,并淡化对孵化空间和场地的要求;同时,企业在这些创新型孵化器中的孵化时间与在传统孵化器相比也较短,多为6~18个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