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星期四
当前位置:首页 > 孵化器建设

【孵化器30年】——推动创业文化的社会辐射《中国创业孵化30年》

发布日期:2017-07-31 作者:OPark视角 点击次数:2350

  •        向全社会播撒创业的种子是孵化器的自然职能,宏观层面促进创新文化的传播是孵化器的自我希冀。没有限制在固定的场所,没有拘束在有限的个体,30年来,中国孵化器举办了众多社会性活动,将整个社会变成了创新创业的伊甸园。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各式各样的创业大赛,海创周、双创周等各具特色的创业平台,创业导师行等形式多元的创业培训吸引了无数创业者,也培育了众多企业家。活动总是精神的载体,孵化器举办的众多活动仿佛无数个定点,先辐射,再扩散,创新创业文化正向着更广阔的领域渗透,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亿万人的思维方式。

           一、创新创业大赛吹响大众创业的号角

           2001年年初,原任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的葛宜掌和高新区领导一起,在“中国长春科技商业计划书大赛”上遇到了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中心主任朱海雄,受长春科技创业大赛的启发,双方对“搭建优秀科技项目与投资人的桥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产业中来”的理念一拍即合。在回宁波市的火车上,他们便萌发了宁波市应该举办一个科技创业大赛的念头。

           回到宁波市后,葛宜掌带领创业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立刻进入大赛筹建阶段。大赛的目的和宗旨高度吻合了高新区和宁波市的战略目标、战术任务,并在资源、支持规格上给予了超乎想象的力度。诞生于宁波市,承担着“创业在宁波”使命的大赛,其影响力和辐射力远超出主办方和组织者的预估。10年坚持不断的成功举办,大赛名称中由宁波主导到进入括号,直至最后地名的消失成为“国”字头赛事,大赛从城市品牌蜕变成“国”字号名片。

           当前,创新创业已由少数精英的小众行为变为大众参与的社会现象。李克强总理号召“中国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与此相呼应的是为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创新创业活动而开展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从没毕业的大学生,到60多岁的老者;从普通的科研人员,到名企的管理高层;从草根,到海归……大赛举办4年来,在众多孵化器的全程参与全力支持下,参赛者的规模逐步扩大,大赛影响力更进一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由各地孵化器自发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统一提升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共同指导,聚集了全国科技、金融和媒体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吸引了创投机构、银行、培训机构、知识产权机构等众多组织聚集到大赛平台。

    微信图片_20171102160315.jpg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自开办以来,参赛企业和团队的数量增长迅猛。2012年企业报名数4411家,2016年增至22277家,年均增长率50%;2012年团队报名数1557家,2016年增至12069家,年均增长率67%。另据不完全统计,第五届大赛共有1300多家创业投资机构的2000多人次创投专家参与了大赛评选、融资路演等活动,已促成了近40亿元创业投资。招商银行对第五届大赛144家参赛企业进行了授信,授信总额达34.95亿元。

           参赛企业和团队的科技含量高,涌现出众多新技术、新产品,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地位,也代表了我国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聚集是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参赛群体的一大特点。参赛企业和团队的核心成员中,博士1.1万余名,硕士2.2万余名,本库毕业生6.7万余名,有留学经历的人才8900余名,“千人计划”人才465名,两院院士541名。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1300余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团队3800余家。

           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的知识产权数量也是不容小觑的。据统计,参赛企业和团队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超过2.1万项,实用新型专利超过4万项。软件著作权、药品批文、医疗器械注册证、集成电路图等其他知识产权共12万余项。当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大众创新创业的重要展台,成为孵化器服务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标志。

           在孵化器的积极影响下,全国的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大学生创业浪潮越发声势浩大。如今,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创业,有些大学生甚至在校期间就边学习边创业,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新生力量。众多创业服务的出现更是助推着大学生创业的阔步前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特别设立了30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并制定了适合在校大学生的项目评审标准、基金的管理及使用方法,支持潜力项目,目前已有2家公司开始运营。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倡议实施的“公司教室计划”,旨在促进企业与大学生间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与大学共同培养大学生,使大学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获得实际创业经验。同时,对企业而言,也便于定向储备适用的科技人才。大学则可借此加强与业界的联系,了解业界的人才需求,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脱节问题。

           二、创业导师行动促进创新创业精神传承

           2007年,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经济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等单位在总结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20年经验的基础上,共同发起了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

           10年来,一批批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充满热情且乐于奉献的成功创业企业家、投资金融专家、管理咨询专家及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工作者和研究者成为创业导师。着眼于科技企业的创业成长需求,在“火炬计划”的号召下,创业导师团队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工作网点,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指导和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为创业者提供持续性、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的浮动服务。创业导师成为“火炬计划”的一支有生力量,为培育科技创业企业家奉献着智慧和热情,传递着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纳入“火炬计划”统计的3255家孵化器中,共聘请创业导师31818人(其中认定为火炬创业导师的共1048人),创业辅导员20554人,创业联络员23598人,创业导师对接企业家81236家,平均每个创业导师辅导2.6家企业。

           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聚集成功企业家、行业专家的创业智慧和经验技术,进一步提升孵化器孵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创业成功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在有效培育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同时,以大手牵小手的服务方式将创新创业精神代代传承。

           三、海创周召唤海外学子归国创业

           2000年,辽宁省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决定打造一个能够吸引海外人才、技术和资本的交流服务平台,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应运而生。为吸引21世纪的高科技人才,引进海外科技资源,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自第一届起,海创周活动就致力于打造高新技术项目对接平台,创造良好的科技创业环境,为归国人才的创业清扫障碍。

    微信图片_20171102160321.jpg

           2005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开幕式现场

           2005年,第六届海创周以创新、务实为原则,采用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展会经济运作模式,突出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服务的特色,弘扬科技创新和创业文化,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与吸引力的品牌活动。为海外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鼓励海外学子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发展中国经济的活动中去。此届海创周规模空前,共吸引1100名海外学子,携带530个项目,全国4000多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会,签订合同金额达18亿元,引进外资3617.9万元,达成用人意向1100份。2010年,第十一届海创周更是有1605名留学人员、41个海外华人团体、3000多家企业参会参展,7000余家国内企业参与项目对接,全国25个省市提供了8000余个就业岗位,22个省市率团近400人参加海外人才引进洽谈会,全国50多个高新区、120个创业园搭台设展。至此,海创周正式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国家级平台。

           随着科技金融路演常态化,区域双创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海创周正在往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7年来海创周共吸引了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留学人员、3400余国外客商,与近4.5万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共签订8300余项合同,达成投资意向5.5亿元;12万余名海外人才通过海创周回国就职;4600多名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共创办企业 3500余家;获得专利9800多项;累计创造产值7200多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17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国海创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辐射效应显著提升,海创周“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已吹遍世界,吹醒了海外学子的中国创业心,也唤醒了留学人才的归国创业情。17年来,1.8万余名通过海创周回国创新创业的人才中,一部分是在海外有一定影响力、有创业经验的海外留学人员,他们为后续回国的人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并使许多持观望、犹豫态度的海外学子深受鼓舞,坚定信念回国发展,形成了以才引才的辐射效应,凸显了人才链不可估量的效益。

           四、创业中国引领“双创”潮流

           提出实施“创业中国”行动计划的倡议,编写创业中国行动纲要,“创业中国行动旨在动员全社会力量,集成创新创业资源,培育大众创新创业主体,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丰富创新创业活动,弘扬创新创业文化,形成创新创业生态,充分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和万众创新智慧,全面开启创业经济新时代。”

           2015年至2016年,先后在北京中关村、成都、上海、江苏、河南、青岛、西安、济宁、大连9个省市,启动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创业天府、创业浦江、创业苏南、创业引领中原、创业青岛千帆起航、创业西安、创业济宁、创业大连等创新创业示范工程,出台支持大众创新创业和众创空间的具体措施,打造区域创新创业的品牌,提升区域创新创业的活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