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孵化器建设

【孵化器30年】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的贡献者——《中国创业孵化30年》

发布日期:2017-08-02 作者:OPark视角 点击次数:2431

  •        孵化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落实国家创新政策,连接创新资源和扶持创新主体的作用。在“双创”浪潮中,企业孵化器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活跃的单元,既扶持初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获取市场价值,同时又围绕知识生产和应用转化的关键环节,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孵化器成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

           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越来越重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关键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第一,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美国70%的创新发明是由小企业实现的。小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效率高于大企业,欧盟小企业人均创新成果是大企业的2倍。第二,小企业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小企业在创新商业化(从技术创新到产品投入市场)方面需要的时间比大企业短。目前,我国75%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小企业开发的。

           (一)孵化器是政府推动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工具

           技术创新的主体最终要落在企业和企业家身上,孵化器并不直接参与技术创新,自身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相反,孵化器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和企业家。从技术创新的功能来看,孵化器的技术创新行为主要表现在创新环境的构建上,为小企业完成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创新资源,孵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为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不断提供资源配置的过程。

           (二)在孵企业自主创新活跃

           2016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在孵企业R&D研发支出414.8亿元,在孵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8.7%(2016年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0.9%)。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孵化器一开始建设,就是为孵化科技企业而生的,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业—武汉溪流电子研究所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入驻。1999年全国首家以国有大企业为依托的产业孵化基地—北京北内制造业高技术孵化基地有限公司成立。孵化器在孵企业2016年共申请专利13.9万项,累计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2.3万项,其中发明专利5.2万件,占到全国有效发明专利的5%。

           (三)孵化器中催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

           成功研发北斗无人机导航仪的海格通信、发明世界上第一个U盘的朗科科技,都是从孵化器走出来的科技企业。中科创星光子产业共创空间共引进、孵化、培育了50余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光子集成芯片、玻璃增透镀膜液、高速3D扫描等孵化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中科创星光子产业众创空间通过改造废弃工厂,面向IC芯片制造领域提供实验空间。工匠创客汇孵化的机器人在线测试系统、洁具喷釉机器人系统项目,完全由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自主研发。优客工场的“小觅智能机器人”“轻客”智慧电单车,已经实现量产且销售不错。吉林光电子产业孵化器聚焦激光、光通讯、半导体显示、航空航天信息等领域,建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链条,目前孵化企业和项目45家,去年在孵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最重要的任务是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

           近些年,在孵企业和就业人数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孵化企业的存活率仍超过80%,高成长性企业达30%以上。孵化器培育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孵化毕业企业已成为国家高新区内高新企业的最主要来源,在百余家国家级高新区内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60%多来自孵化器毕业企业。孵化器的大批毕业企业已成为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杰出代表,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发挥着创新引领作用,并成为国家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源头力量。

           孵化器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的5种路径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孵化器对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支持。在各类政策中,只有孵化器政策属于直接支持手段,为初创企业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办公设备,对入孵企业的市场经营和市场开发提供培训,直接促进小企业发展。

           第二,帮助小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资金短缺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小企业采取的各类政策如贷款担保、减免税等,都不是解决企业财务问题的根本。孵化器帮助初创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直接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资金需求难题。

           第三,孵化器参与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不同于无偿资金资助等一般的政策措施,孵化器往往通过具有合作关系的大学科研院所实验室来满足入孵企业的设备需求,与技术服务中介合作,为入孵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第四,孵化器帮助小企业实现市场开拓。从帮助初创企业制定商业计划书开始,帮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帮助小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份额,提高小企业独立生存能力。

           第五,孵化器接纳多个入孵企业可以形成企业集群优势。通过企业集群降低小企业沟通交流成本,提高信息共享和使用效率,缓解单个初创企业面临的规模限制,帮助初创企业尽快融入当地企业集群网络中。

           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范式

           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范式。围绕产学研结合,前30余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型科技机构和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组织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学研合作创新仍停留于表面,国外成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已经发展到产学研战略联盟、产学研实体等高级阶段,而国内还基本停留在以单项目合约、短期合作研发等为主的初级阶段,只是简单的“合作”而不是“融合”,而对于“融合”则长期缺乏有效的组织抓手,亟需发展适应当前及未来产学研合作发展需求的组织新模式,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

           (一)孵化器提供了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范式

           企业孵化器是整合支持自主创新资源的大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这就表现为许多传统科技机构、新型科技机构、大学等进一步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上建设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由于扶持科技创业,各种资源纷纷汇聚于孵化器,技术、人才、资金、政策、服务等资源在孵化器这个平台上充分整合,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大学和研究院、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企业与中介服务机构之间开展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互动与集成,满足了科技创新小企业成长的需要。

           西光所的做法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型体制探索,可以归纳为“四位一体”新型组织形式,即实现“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以市场为导向并与产业界合作的应用研发”“开放吸纳人才的创新创业机制”“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投资的资本联系”的四位一体。这种“四位一体”的组织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又解决了长期困扰科技体制改革和如何实现产学研融合的老大难问题,因此是科技体制改革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目前,许多国家高新区都在大力倡导促进新型科技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向这种“四位一体”的方向发展(如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建设经验,对于建设“四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范式起到积极作用。

           (二)企业建设孵化器重构了内部创新模式

           以往企业创新主要依靠内部设立研发部门,外部开展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但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仅靠传统路径所能获得的创新竞争优势受到局限,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传统的创新模式从共享经济着眼,缺乏知识共享的范围和广度;二是从生态经济着眼不能有效达成更为扩展的开放吸纳机制。这就使得企业难以在产业生态的意义上有效拓展,从而难以建立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新技术经济范式的发展迫使企业把谋求企业的生态优势置于优先地位,在这样的范式转变要求下,开放性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就成为企业谋求新优势的可行手段。因此,近年来那些眼光敏锐的企业纷纷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和建设实体的众创空间。

           实际上在实现企业创新组织模式转变上,从微软、谷歌、联想等跨国公司开始,到目前国内的广州达安基因、青岛海尔,以及互联网公司的腾讯、阿里、百度等,都在进行这种普遍意义上的实践探索。企业建设孵化器,将内部创新资源与外部进行有效对接,真正开启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范式。

           孵化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科技型创业的本质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有多种形式,而创业正是成果转化的最有效形式。科技型创业的内涵主要是在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创业。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0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00万人,其中企业研发人员超过400万人。要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在“双创”中鼓励科研人员自己创业或者和其他企业联合创业、产学研结合等各种方式。很多科技人员还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大院子里,怎样激励这些人员走出围墙,与企业及其他的一些创新人员一起来进行创新创业,将极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而孵化器恰是高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2016年,全国孵化器内在孵企业共解决就业212.3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3.8万人,占到就业总人数的77%,应届大学生就业21.1万人,吸引了5864名高校科研院所创业者、1.4万名大企业离职创业者、3.7万名连续创业者、2.1万名留学归国人员和3.7万名博士在其中创新创业,共服务近1万家留学人员企业和2.3万家大学生企业,培育和引入1790名各级“千人计划”人才,培育的其他人才计划人数难以计数。

           (一)价值发现功能是孵化器在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

           并非所有的科技成果都可以实现产业化,据初步统计,科技成果中有20%是可以转化的。孵化器通过审慎地挑选持有科技成果前来创业的种子企业,并给予同意入驻的孵化企业相应的扶持与促进,进而发现有可能成为未来新兴产业的科技成果,并努力使之得到成长,进而实现产业化。孵化器作为大学和研究院所的科技成果内部化和外部化转化结合的有效机制,特别是众创空间的出现,充分挖掘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价值,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门槛更低一些,每个人都有机会跨进去,每一个有志于参与“双创”的都能够公平地获取自己关心的创新创业信息,政府营造了一种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的创业环境,促进有价值的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创业企业。据统计,仅2016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技术合同交易总量就达到了11.8万件,技术合同交易总额168亿元。

           (二)孵化体系助力科技创业,“从成果走向产业”

           我国在探索从科研成果到现实商品服务再到形成新兴产业有效路径过程中,以孵化器为核心形成了从“众创空间”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再到“企业加速器”最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完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一般而言,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包括3个阶段:研发阶段、孵化阶段、产业化阶段,没有孵化,就不可能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在市场、信息、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给予这些高新技术成果企业支持,作为技术成果与资本等企业成长诸要素的有效结合体,提供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师益友服务,并链接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各种外部资源,减少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使新创企业在孵化器中得到创立、成长、壮大,并将成功的毕业企业输送出去,进一步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

           促进军民科技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创新一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难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在进行多途径的改革探索,但多方面原因导致其实效性并不高。因此,党中央把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打破系统封闭,扩大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军工企业专业化重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实践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一)军民共建孵化器成为军民融合创新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

           通过军民共建众创空间的形式,促进军用技术和民用需求、人才、资本有效对接,如中航工业集团的“爱创客”平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广电梦工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北斗+”众创空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的“军民融合研究院”等一大批军民融合性的孵化平台。

           (二)孵化平台促进军口资源向民用开放共享

           通过孵化平台进一步增强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得包括军用技术成果、大型仪器、设备设施在内的多种资源将更加合理地流动、配置和得到使用,为更多创业企业成长提供帮助。

           (三)地方政府通过孵化平台促进军民产业落地生根

           民用核能、民用航空、民用飞机、电子信息等军民结合型产业将加快发展,更多的军用技术成果将在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内转化、孵化、产业化。地方参与发展军民结合产业的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调动,军工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有新的提高。

           加速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集聚

           (一)孵化器走出去吸引整合海外高端创新资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化及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外创新创业项目在技术、商业模式上日趋同步,科技企业孵化器必须通过有效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广泛开展与海外资本、人才、技术项目及孵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创新创业要素跨国、跨行业自由流动,在国际孵化中充分对接全球创新链、充分利用全球资金链、充分吸纳全球创新创业人才。

           (二)知名孵化器落户中国加速创新资源集聚

           一些来自美国、以色列、芬兰等国家的知名孵化机构也来华,独资或与国内合作创办了一批孵化器,带来了国外孵化器发展的新理念。国内孵化机构还与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政府机构、孵化/加速机构、VC等开展共同孵化合作,对接全球创新链,形成了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提升创新水平,加速创业企业成长的国际化发展新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孵化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世界范围内创业者的目光。海外留学生纷至沓来,欧美创业者也在中国寻找到了创新创业新天地。

           (三)连锁、品牌化发展促进国内区域创新资源协同互补

           国内创新资源分布具有极不平衡的特点,孵化器通过构建异地孵化、连锁经营等模式,紧密结合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创业需求,输出成功的管理、服务、运营模式等,形成创新资源的传导效应,帮助资源匮乏地区实现有效创新创业,极大优化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