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真抓实干 争做榜样 余杭区全力推进研发机构建设

发布日期:2018-01-08 作者:余杭区科技局 点击次数:1422

  •        近日,省科技厅公布了2017年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结果,余杭区63家企业上榜,新增数居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此前的省级企业研究院、市级研发中心认定工作,余杭区分别以16家、76家的成绩,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1位和全市各县(市、区)第1位。在2017年研发机构建设中,余杭区以三个第一交出了自己的一份答卷。

           研发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一年来,余杭区主动作为,以“四个强化”有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一是强化引导支持。以区域为单位,邀请省、市相关专家深入开展业务培训,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并主动做好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年培训企业两百余家。同时,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优化科技服务模式,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出台了《杭州市余杭区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认定办法》等政策文件,大力扶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2017年下达46家各类研发机构建设补助奖励资金2463万元。

           二是强化人才引领。充分发挥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汇聚科技人才的作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创新创业。2017年,依托汇萃智能科技的通用高速机器视觉系统产业化团队成为余杭区首个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全市2个),暖芯迦、微泰医疗2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已获公示(全省21个)。上拓环境总经理谭斌、诺尔康董事长李方平入选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已获公示。贝达药业丁列明博士荣获首届浙江杰出创新人才奖。第八届评选的10位“科技新浙商”中,余杭区独占两席。

           三是强化交流合作。进一步开拓渠道,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2017年,余杭区与浙江大学签署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与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区校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全面开展科技合作,带动一批符合余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结合度较高的科创项目、科创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落地和运营。同时,不断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研发机构通过技术开发、设计、试验、咨询和培训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年55个创新券项目通过审核。

           四是强化梯队建设。以高端研发机构为引领,初步构建较为合理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层次。9月,之江实验室落户余杭区人工智能小镇,11月,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在余杭正式注册。同时,支持科技型企业申报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全面建设省、市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余杭区企业研发机构在全市的占比,改善基础条件,加快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目前,全区共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67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02家。

           2018年,余杭区研发机构建设工作将以余杭争创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聚焦“创新余杭”,加大政府引导推动,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企业市场主体,优化科技服务模式,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培育园区市场主体。围绕新一轮科技创新“523”计划,充分发挥科创园区的市场主体作用。以科创园区联盟为抓手,大力招引培育园区运营管理人才,不断提升园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加快推进“满足需求型”园区向“综合赋能型”园区转变,实现科创园区内涵式发展。探索实践创新合作模式,把传统园区的空间、专业机构的服务和基金公司的资本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专业化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

           二是培育高新企业梯队。深化科技创新“523”计划,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上市的梯次培育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为抓手,加大政策宣讲和培训力度,推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发展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挖掘、发动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引导一批领军型高新技术企业向资本市场靠拢,成为“凤凰行动”计划培育企业。

           三是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制定实施规上企业科技创新“三清零”行动计划,即R&D活动清零、研发机构清零、发明专利清零。结合校地合作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长效机制。加强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分类指导,以有场地、有人员、有投入、有装备、有特色业务为基本要求,采取不同模式建设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重点针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高新企业提档升级,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