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余姚高新技术创业创新提质显成效

发布日期:2018-02-05 作者: 点击次数:1388

  •        如何让政策与资金精准扶持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在宁波余姚,得益于“跑小二”模式、基层和企业“双联”工作制度以及“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行动等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职能的创新,高层次人才企业蓬勃发展:仅2017年,当地除江丰电子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外,其余享受“3个500万”政策经费支持的44家高层次人才企业共实现销售额30857万元,同比增长68.4%,其中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的4家,超500万元的14家,共纳税1615万元,同比增长168.4%。

           据介绍,去年以来,余姚市不断优化高端人才创业创新环境,全面推行人才服务“跑小二”模式,推动实现“服务多跑、人才少跑”。

           在余姚,不仅设立了“千人计划”综合服务中心和税务综合服务中心,还开辟了“姚江英才”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项目实行“一窗专办”,并落实助创专员、助创团队实施跟进服务,对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等过程中涉及的事项实行上门取材、全程代办,用“内部跑”代替“来回跑”,使人才“零跑腿”。

           与此同时,开创“互联网+政务”模式,开通“千人计划”专家项目在线办理“直通车”,通过“在线提交申办材料—审批部门后台在线审批—审批结果快递送达”等流程,实现“365天全程在线办理”。目前,以“全程网上申办+在线补件修改+办件结果快递送达”形式开展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已达100余个,真正实现了用“数据跑”代替“脚板跑”。

           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审批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实行“一家受理、抄告相关、联合审批、集中反馈、限时办结、并联出件”机制的基础上,当地创新建立审批材料“容错补缺”制度(即项目单位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相关材料的,可提前予以审批通过),实现项目审批“零等待”,用“同步跑”代替“接力跑”。

           目前,10余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完成审批,平均审批时限缩短82天,提速56%。

           仅去年一年,余姚市新认定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备案136家,累计认定备案的创新型初创企业1114家;27家企业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56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48家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并全部通过。其中,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76.5亿元,平均每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3.7亿元。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有82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59%。

           在助推高新技术企业落实于高层次人才基础上,当地进一步通过建立基层和企业“双联”工作制度及“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行动,把以往的“企业问政策”变“入企找项目”。

           余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有20名市管领导成为高层资人才企业“助创员”,其中科技局有3名班子成员成为“助创员”,走访调研高层次人才企业,积极协调对接,牵头专家评审和部门联评,形成优质项目14项。获得上级支持的项目5项,争取经费4415万元;完成32家次资金审核,对23家企业下达补助资金3229.81万元,对4家企业下达种子资金2000万元,完成5家企业种子资金的转贷审核。

           2017年,高层次人才企业当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6件,占全市当年发明专利授权数的8%。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0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总数的25.4%,是总授权发明专利占比的5.8倍。 

           值得一提的是,芯路通讯“汽车微控制单元芯片”填补国内空白,智昌实业“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打破国外企业垄断,江丰电子承担国家02重大科技专项1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