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温州高新区(龙湾区)召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会议,总结今年以来自创区建设和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温州高新区(龙湾区)委书记陈应许,区委副书记、区长周一富,浙南科技城管委会主任赵典霖,副区长余安江出席会议。
自今年2月份国务院发文批复同意宁波、温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龙湾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超前谋划、有序部署、积极行动,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实施精准服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抓系统谋划,促进工作体系健全。在健全工作体系方面,召开自创区建设动员会,研究制定了《温州高新区关于加快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明确了18项具体的工作作为三年行动的支撑。研究制定了《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改革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以1(1个领导小组)+3(3个工作小组: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小组、浙南科技城建设工作小组、政策创新与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模式,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议事协调机制。
抓产业项目,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紧盯重大产业项目,注重项目前瞻谋划,加强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对接,举全区之力推动重大项目来该区规划落地。目前,“民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和“浙江安伦轮毂电机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及汽车研究院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投产后不仅将为龙湾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带来巨大示范作用,也将带动一批产业链上游配套企业落地。同时,也在积极推进“温州启泰科技园项目”,目前已完成专题汇报工作及征地、土地置换谈判、管线迁移等前期工作,其他各项工作也在有序抓紧进行中。
抓企业培育,促进创新主体培育。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抓手,着力构建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大力开展省级高成长型企业、省科技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和精准服务,做好各梯次企业申报的动员、培训、辅导和服务工作。今年上半年已申报省级高成长型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获批省科技型企业93家。制定实施初创型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梯队培育计划,目前已针对全区省级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并于6月下旬着手起草编制初创型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和遴选办法。
抓平台建设,促进创新生态优化。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经过多轮协商,已完成址工作和方案细化,即将落户浙南科技城。温州国际眼视光创新综合体项目,近期进展顺利,建设内容、合作模式、商务条件基本明确,争取10月份正式挂牌入驻。今年4月,温州首个科技型加速器平台国技互联OLINK科技加速器正式开园,为全市互联网、物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创业及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加速服务。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规范建设持续加快,入驻团队、项目不断增加,上半年申报省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
抓服务优化,促进科技服务提升。积极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启动了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优质服务机构,截止目前,知识产权大港湾首批集聚了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等32家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了“直通北京”、“温州专利超市”、“温州商标超市”和“知创众创空间”等特色服务载体,形成集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全门类,创造、保护、运用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服务链,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释放“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的洼池效应。运营两个多月情况开看,效果比较明显,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了23.2%,发明申请量同比增长222%以上,5月当月商标申请达406件,服务企业2256人次。目前,已申报省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
下一步,温州高新区(龙湾区)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议事协调机制,出台实施1(1个领导小组)+3(3个工作小组: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小组、浙南科技城建设工作小组、政策创新与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有关制度。推行政策先行先试,研究制定《温州国家高新区关于加快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从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新经济企业主体培育、开放式创新平台组建等方面出台更具突破性的政策举措,构建完善全方位、强激励的政策支撑体系,率先开展先行先试。紧盯重大产业招引,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温州国际眼视光创新综合体等大平台落地,启动编制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规划。建立各个重大项目“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对“民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和“浙江安伦轮毂电机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及汽车研究院项目”等在谈项目,对“温州启泰科技园项目”等落地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狠抓创新主体培育,出台初创型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和遴选办法,组织申报并认定一批龙湾区(高新区)瞪羚企业,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陈应许在会上要求,自创区建设和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任务艰巨,压力重大,要继续保持定力,保持信心,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充分借力、精准花力上下功夫,围绕政策先行先试、高新区进等升位、浙南科技城、招才引智、产业项目招引等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区上下要形成合力,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保障有力,全面推动自创区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