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长兴县做实“四个大”助推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18-09-07 作者: 点击次数:1820

  •        近年来,长兴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为指引的科技创新之路,该县科技创新影响力和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目前,列入改革清单的十项重点任务均取得了明显进展,部分项目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从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看,2017年,全县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15.82亿元,同比增长13.8%,占GDP比重2.86%;规模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39.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31.2件。今年上半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分别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和全市平均水平2.4和2.7个百分点。该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向改革要出路,全力构建以大科技、大平台、大主体、大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创新格局。

           1.改革县域“大科技”机制。该县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的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科技、经信、人才、农业等部门创新资源,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产业投资、双创平台建设等。2017年财政科技拨款2.57亿元,同比增长16.3%。每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县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大会”,同步部署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工作,并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园区)签订目标责任状,每月晒进展、每季考绩效,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落实落地。在全国率先探索跨区域流通的“创新券”,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目前,创新券做法已在全省推广,该县发放量、兑现量等均列全省前列。

           2.激发创新“大主体”活力。该县全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的主体,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目前,该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14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0家,建有国家企业认定技术中心3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均居全市前列。该县推动人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目前,已集聚省级以上“千人计划” “万人计划”专家49人、培育省级领军型创新团队3个,今年8月获批为全省第7家“千人计划”产业园。同时,探索企业人才积分评价奖励机制,明确了“土专家”能够凭借专利数、经历、纳税额、荣誉称号等获得积分,进而享受工作津贴、人才购房等高层次人才政策。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与省股权交易中心深度合作,打造“长兴科技板”。

           3.打造科创“大平台”体系。该县高度重视平台对于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作用,不断筑优产业平台、提升创新平台。谋划打造了以1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集聚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为主体的“1+3+2”平台体系,并在今年落户承载了吉利、爱康、修正、禹象锂电铜箔等超百亿、超五十亿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同时,围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电池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高标准建设新能源装备省级高新园区。该县构建以太湖资本广场为核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5大科技园为支撑的“1+5+N”孵化平台体系,专业化承接和孵化各类科技型企业项目。目前,全县孵化面积达40万平米。同时,该县探索跨区域建设孵化器的“飞地”模式,2016年6月在浙江大学旁建立了全市首家离湖孵化器-杭州“Uni-科创森林”。目前,杭州“飞地”共引进高质量项目24个,在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已购买20亩工业用地建造孵化平台。此外,该县整合省级绿色动力能源集成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资源,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现已列入省培育名单。

           4.打通成果“大转化”渠道。该县建设集“展示、交易、服务、共享、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打造良好的“双创”生态系统。今年已促成产学研合作73项、实现技术交易额8200万元。该县立足县域产业和企业技术提升需求,主动对接高校院所链接高端资源,推进创新要素向长兴流动、创新成果来长兴转化。目前,该县与复旦大学共建“南太湖创新基地”、与东南大学、德国奥斯特法利亚应用科技大学等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天能集团与哈尔滨工业大学、超威集团与清华大学、诺力股份与上海交大等,纷纷合作共建异地研发中心。该县探索“金融+技术+实体”新模式,通过金融资本介入,对有价值、有潜力的专利技术成果进行收储、转让、作价入股等,加速发明专利产业化。目前,该县已成立资金规模达1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同时,与中科院理化所建立总规模为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将中科院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到长兴。目前,由中科院博士李飞、付绍云主创的特种复合材料项目已落户。


    标签: